中美元首通电前夕,普京那边传来“好消息”,俄罗斯要给中国送航空发动机了!这事儿怎么看都像是有备而来,美国人费尽心思想卡中国脖子,结果俄方主动送上大礼,华盛顿这回恐怕要失算了。
其实这事儿得从9月5日说起,俄罗斯第一副总理曼图罗夫在记者会上主动表态,俄方准备向中国制造的宽体飞机供应零部件,包括复合材料机翼和重型发动机。
曼图罗夫当时就透露,中方正在研制一款新型宽体飞机,“目前飞机尚未存在,但一旦飞机可用,我们这边就会交付,我们已经做好了交付的准备”。
关键是,曼图罗夫进一步表示,俄方可能向中国提供基于PD-35发动机的重型PD-26发动机。这款发动机推力为26吨,将用于伊尔-100运输机,并可能用于MC-21-500和600型号。不过曼图罗夫也留了个心眼,强调供应选项虽然存在,但“最终决定权在中方”。
到了9月18日,普京亲自出马了。他参观了联合发动机公司的萨马拉工厂,当着杜马那帮政客的面放话:“全世界只有4个国家能造出PD-14这样的发动机,俄罗斯就是其中一个。”
展开剩余71%普京还说,PD-26是俄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高推力航空发动机,“在功率和推力方面拥有全新性能,且经济高效。该项目不仅能使我们实现军用运输航空的现代化,还将为我们建造新一代宽体民用客机开辟道路。”
不久后,中美元首就通电话了。这是今年两人第三次通话,聊了当前中美关系和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。这种时间安排,细想之下颇有深意。
说起航空发动机这档子事,美国可是自己作的。
今年5月份,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,暂停部分美国公司向中国商飞卖东西的许可证,就是针对C919那个LEAP-1C发动机来的。美国当时的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——担心中方拿到发动机后搞逆向工程,把技术偷学了去。这下好了,C919的生产直接受影响,因为这发动机完全靠美国通用电气和法国赛峰的合资公司供应。
结果到了7月又变卦了,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,美国7月3日通知通用电气,可以继续向中国商飞出口发动机了。
美国这种反反复复的操作,说白了就是既想捞好处,又想给你使绊子。可这样搞来搞去,反倒提醒中国:靠一家供应商太危险,得多找几条路。
俄方此时抛出航空发动机这张牌,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。西方制裁搞得俄国到处找合作伙伴,中国市场这么大,不抓住才怪。再说PD-35发动机的设计工作虽然完成了,但要真正批量生产,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可不行。
曼图罗夫向记者表示,俄罗斯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自主生产所有飞机零部件的国家,这话虽然有自吹自擂的嫌疑,但也反映出俄方的信心。
对中方来说,俄罗斯的提议确实有一定吸引力。目前C919客机主要依赖美欧的LEAP-1C发动机,供应链相对单一,存在被“卡脖子”的风险。即便是正在研制的CR-929宽体客机,也面临同样的困扰。要是能多个选择,至少不用担心美国再来一出“今天允许明天禁止”的把戏。
但话说回来,俄制发动机到底行不行,还真不好说。有业内专家指出,推力仅为26吨的PD-26发动机,并不能满足CR-929宽体客机35吨推力的技术要求,在民航市场上很难与波音777、空客A350等机型竞争。
再说民用发动机不是开玩笑的,安全性、可靠性、燃油经济性,哪一样都马虎不得。俄方现在大力推销,更多可能是为了吸引投资和技术合作。
所以对俄方这个提议,中方肯定会认真考虑,但也不会盲目接受。民航发动机这东西,不光要技术过硬,还得通过各种适航认证,在国际市场上站得住脚。
美国想通过技术封锁压制中国,现在看来这招不太灵了。中方正在想方设法摆脱这种被动局面,普京这份“大礼”只是个开始。接下来的国际航空技术格局,可能真要变天了。
发布于:安徽省